作 者 |
各期篇目及全文 |
朱岐祥 |
論文字流變對漢字教學的重要性 |
羅慧君 |
甲文「往」字構形及其句例探論 |
黃忠慎 |
傳統與變異-論姚際恆、崔述、方玉潤的解《詩》基調 |
廖雲仙 |
元代《四書》學的繼承與開創-以元儒許謙為例 |
陳麗君 |
元雜劇中法律的戲劇呈現 |
林香伶 |
覺世與再創:論歷史敘述在晚清新小說的運用 |
周淑媚 |
論學衡派的思想資源-阿諾德的文化論與白璧德的人文主義 |
侯如綺 |
幻影中的女性─蘇曼殊詩中之女性研究 |
劉雪貞 |
形式之寓意-論朱天心〈古都〉的敍事策略 |
朱芳玲 |
回頭的浪子,「靈視」下的「東方」-論余光中「東方自覺」說與「中國現 |
林淇漾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場域‧權力與遊戲:從舊書重印論台灣文學出版的 |
須文蔚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臺灣文學同仁刊物企劃編輯與公關活動之研究-以 |
丁帆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論“十七年文學”中配合政治的幾種模式 |
蔡玫姿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幸福空間、區隔女人、才女禁區-初論1960年後廚房 |
林積萍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論臺灣一九七○年代通俗文化的集體想像 |
李德偉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傳播‧出版‧行銷:以「南宋詞選」為中心之文化 |
梁欣芸 |
【文學與傳媒研究專題】解讀「巴冷公主」現象-魯凱族「頭目之女與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