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游文玲 |
元白交往詩探析 |
李建崑 |
102.1 |
101 |
蔡幸青 |
柳宗元詩歌修辭研究 |
李建崑 |
102.6 |
101 |
林明霞 |
蔡珠兒飲膳書寫之研究 |
許建崑 |
102.6 |
101 |
陳臻莉 |
高陽歷史小說《草莽英雄》研究 |
許建崑 |
102.6 |
101 |
劉麗珍 |
錢鍾書《圍城》人物分析 |
李金星 |
102.6 |
101 |
陳思葦 |
《詩經》與《舊約聖經》的比較--以上帝屬性、民族遷徙、愛情詩、箴言為考察 |
呂珍玉 |
102.6 |
101 |
簡佳敏 |
泰華長篇接龍小說《風雨耀華力》研究 |
吳福助 |
102.6 |
101 |
洪麗雯 |
鄭板橋詩學理論與實踐 |
王建生 |
102.6 |
100 |
陳桂芳 |
《太平廣記》中再生類故事研究 |
許建崑 |
101.1 |
100 |
林倖儀 |
三毛傳記與異鄉書寫 |
周芬伶 |
101.1 |
100 |
廖彩秀 |
原型與顛覆-莊子寓言敘事的隱喻認知研究 |
周世箴 |
101.1 |
100 |
賴富娟 |
從《閱微草堂筆記》看紀昀的生命觀 |
胡萬川 |
101.1 |
100 |
王瑞益 |
高青丘詩歌仕隱矛盾研究 |
王建生 |
101.1 |
100 |
李姿慧 |
張大春、袁哲生、許榮哲之少年日記體小說研究 |
許建崑 |
101.1 |
100 |
蔡婷嵐 |
疏離、對話與再生──湯本香樹實小說之主題研究 |
許建崑 |
101.6 |
100 |
林芳璋 |
《周易》卦象之認知思維探析 |
周世箴 |
101.6 |
100 |
盧毓蘋 |
詩經祭祀詩研究 |
呂珍玉 |
101.6 |
100 |
江欣憶 |
黃春明筆下兒童形象的研究 |
李金星 |
101.6 |
100 |
張雅蘋 |
《詩經》時空敘寫探析 |
呂珍玉 |
101.6 |
100 |
朱金芳 |
朱仕玠《瀛涯漁唱》箋釋 |
吳福助 |
101.6 |
99 |
曾曼亘 |
鄭谷及其詠物詩研究 |
王建生 |
100.1 |
99 |
劉自立 |
侯文詠小說中的體制論述與批判 |
許建崑 |
100.6 |
99 |
胡慕雲 |
白居易詩文女性書寫研究 |
李建崑 |
100.6 |
99 |
郭雅婷 |
《詩經.國風》虛實寫作藝術研究 |
呂珍玉 |
100.6 |
99 |
陳韋廷 |
知識分子與疏離-張系國前期小說研究 |
彭錦堂 |
100.6 |
99 |
簡誌宏 |
孫雲鳳及其《湘筠館遺槀》研究 |
李建崑 |
100.6 |
98 |
林素霞 |
賴惠川《悶紅詞草》研究 |
吳福助 |
99.1 |
98 |
林英英 |
婆媳的衝突與糾葛-徐坤泉小說《新孟母》研究 |
吳福助 |
99.1 |
98 |
林妤秦 |
駱綺蘭及其作品研究 |
鍾慧玲 |
99.6 |
98 |
鄭侑仙 |
宮詞研究-以唐、五代作品為例 |
李建崑 |
99.6 |
98 |
楊千妮 |
沈亞之傳寄與傳記研究 |
李建崑 |
99.6 |
98 |
康芝萱 |
《金魁星》小說研究 |
吳福助 |
99.6 |
98 |
許佳鴻 |
葉石濤自傳書寫研究-以小說《紅鞋子》和《台灣男子簡阿淘》為例 |
周芬伶 |
99.6 |
98 |
林惠蘭 |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研究 |
吳福助 |
99.6 |
98 |
熊開慧 |
少年詩化成長小說研究-以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與曹文軒《根鳥》為例 |
許建崑 |
99.6 |
98 |
林芹竹 |
《詩經》諷刺詩研究 |
呂珍玉 |
99.6 |
98 |
曾尚志 |
屈原《遠遊》探究-佐以氣功學角度 |
吳福助 |
99.6 |
98 |
林容榆 |
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 |
鍾慧玲 |
99.6 |
98 |
陳貴琬 |
黃易《大唐雙龍傳》研究 |
周芬伶 |
99.6 |
98 |
張惠珍 |
蘇東坡故事形象研究 |
許建崑 |
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