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像 | 姓名 | 本系任教時程 | 重 要 著 述 |
戴君仁 |
民國44年8月1日起至民國47年7月31日 | 1.《春秋辨例》(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4) 2.《中國文字構造論》(世界書局,1934) |
|
徐復觀 |
民國44年8月1日起至民國58年7月31日止 | 1.《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東海大學,1977) 2.《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1993) |
|
孫克寬 |
民國44年8月1日起至民國61年7月31日止 | 1.《繭廬叢稿》(自印本,1964) 2.《元代金華學述》(東海大學,1975) |
|
蕭繼宗 |
民國44年8月1日起至民國64年6月30日止 | 1.《實用詞譜》(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57) 2.《友紅軒詞》(正中書局,1961) |
|
江舉謙 |
民國44年8月1日起至民國86年7月31日止 | 1.《說文解字綜合研究》(東海大學,1970) 2.《詩國風籀略》(東海大學,1978) |
|
梁容若 |
民國46年8月1日起至民國58年7月31日止 | 1.《文史叢論》(東海大學,1961) 2.《中國文學史研究》(三民書局,1967) |
|
高葆光 |
民國45年3月1日起至民國60年7月31日止 | 1.《詩經新評價》(東海大學,1965) 2.《左傳文藝新論》(東海大學,1983) |
|
牟宗三 |
民國47年8月1日起至民國53年7月31日止 | 1.《魏晉玄學》(東海大學,1962) 2.《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1966) |
|
魯實先 |
民國47年8月1日起至民國50年7月31日止 | 1.《曆數卮言甲集》(東海大學,1960) 2.《殷契新詮》(黎明出版社,2003) |
|
陳問梅 |
民國47年8月1日起至民國85年7月31日止 | 1.《王充思想評論》(東海大學,1968) 2.《墨學之省察》(臺灣學生書局,1988) |
|
方師鐸 |
民國50年8月1日起至民國82年7月31日止 | 1.《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國語日報社,1965) 2.《傳統文學與類書之關係》(東海大學,1971) |
|
孔德成 |
民國51年9月1日起至民國61年7月31日止 | 1.《金文選讀》(藝文印書館,1968) 2.《孔子世家譜》(濟南友誼書社,1990) |
|
徐文珊 |
民國51年9月1日起至民國80年7月31日止 | 1.《修訂先秦諸子導讀》(幼獅文化,1982) 2.《四書發微類編》(維新書局,1982) |
|
趙滋蕃 |
民國59年9月1日起至民國75年1月31日止 | 1.《半下流社會》(香港亞洲出版社,1954) 2.《文學原理》(東大圖書公司,1988) |
|
巴壺天 |
民國59年9月1日起至民國65年7月31日止 | 1.《藝海微瀾》(廣文書局,1971) 2.《禪骨詩心集》(東大圖書公司,1990) |
|
昌彼得 |
民國65年9月1日起至民國68年7月31日止 | 1.《中國圖書史略》(文史哲出版社,1976) 2.《圖書板本學要略》(文化大學,1986) |
|
李孝定 |
民國72年9月1日起至民國80年7月31日止 | 1.《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聯經,1986) 2.《甲骨文字集釋》(中研院史語所,1991) |
|
龍宇純 |
民國73年9月1日起至民國88年1月31日止 | 1.《韻鏡校注》(藝文印書館,1964) 2.《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五四書店,2002) |
|
周法高 |
民國74年9月1日起至民國83年7月31日止 | 1.《中國古代語法》(中研院史語所,1959) 2.《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4) |
|
李田意 |
民國75年9月1日起至民國83年7月31日止 | 1.《哈代評傳》(上海商務,1938) 2.《二刻拍案驚奇》(正中書局,1969) |
序號 | 任期 | 姓名 |
1 | 民國44年8月~民國45年7月 | 戴君仁 |
2 | 民國45年8月~民國48年7月 | 徐復觀 |
3 | 民國48年8月~民國50年7月 | 蕭繼宗 |
4 | 民國50年8月~民國57年7月 | 梁容若 |
5 | 民國57年8月~民國59年7月 | 江舉謙 |
6 | 民國59年8月~民國64年7月 | 蕭繼宗 |
7 | 民國64年8月~民國70年7月 | 陳問梅 |
8 | 民國70年8月~民國74年12月 | 趙滋藩 |
9 | 民國75年1月~民國79年7月 | 柳作梅 |
10 | 民國79年8月~民國80年7月 | 楊承祖 |
11 | 民國80年8月~民國83年7月 | 吳福助 |
12 | 民國83年8月~民國84年7月 | 鍾慧玲 |
13 | 民國84年8月~民國87年7月 | 李立信 |
14 | 民國87年8月~民國90年7月 | 魏仲佑 |
15 | 民國90年8月~民國92年7月 | 洪銘水 |
16 | 民國92年8月~民國95年7月 | 王建生 |
17 | 民國95年8月~民國100年7月 | 朱岐祥 |
18 | 民國100年8月~民國103年7月 | 劉榮賢 |
19 | 民國103年8月~民國106年7月 | 阮美慧 |
20 | 民國106年8月~民國109年7月 | 周玟慧 |
21 | 民國109年8月~民國112年7月 | 黃繼立 |
22 | 民國112年8月~迄今 | 高禎臨 |
本系在尊重專業,自由開放但循序輔導的敬業學風底下培育學子,教育目標學士班為「培育中國語文專業與人文關懷之能力」、博碩士班為「培育中國語言文學研究與教學之專業人才」、碩士在職專班為「培育中國語言文學研究與教學之專業人才」,本系所所訂定之教育目標與院、校的教育目標相配合。在課程設計上,除了中國文學系的專業訓練外,亦配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結合院內相關學程,多元發展,開拓學生視野,務期學生具備人文的素養及關懷,具有社會公民的責任。在社會需求下,本系秉持「古典」與「現代」並兼,「理論」與「寫作」並重,「學術」與「實用」並行,期許學生能在專業知識培養之外,兼具宏通博雅的精神與深厚的人文關懷。本系課程分為四大群組:「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與創作群組」、「語言文字」、「思想」等,並配合時代潮流及社會需求,結合校內相關基礎及通識課程及跨系院整合學程,多元發展,組成完整的課程架構。
在學術國際交流上,本系與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簽訂雙聯學制,另與大陸南京大學簽訂教師學術交流協議書,每學年,兩校各派教師互訪交流。此外,學生每年也分別申請至國際姐妹學校交換,擴展國際視野,增加交流的機會,以達到與國際接軌的學系特色。
本系學生除專業學習外,亦配合各種課程與活動的規劃,在理論與實務並重思考下,有系統地奠定其專業知識的基礎,同時又能符合目前社會的需求,增強就業的競爭力,學生在四年之間,能循序漸進,有步驟地學習,以達成本系的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一、學術研究人員
二、大學校院教師、中小學教師、華語教師
三、公職人員
四、文學創作者、專業作家
五、報刊、雜誌、出版社編輯
六、文化事業、廣告傳播公司、新聞媒體之文案企畫設計工作
七、企業秘書、諮商輔導、行政人員等內勤工作
八、專業翻譯
以上範疇皆能與本系之專業訓練學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