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中文系---大一中文課程介紹

大一中文課程介紹

  • 單位 : 中文系
  • 分類 : 大一中文課程 / 課程資訊
  • 點閱 : 1073
  • 日期 : 2023-06-01

教育目標及學生核心能力

大一中文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1. 分析問題與欣賞文藝,提升個人對文學藝術的知性和感性能力
  2. 掌握語文表達能力
  3. 具備思辨的內涵和能力
  4. 對應各學院特色的語文應用能力

本課程並具有如下意涵:

  1. 服務學習
  2. 生涯規劃
  3. 性別平等教育
  4. 人權教育
  5. 保護智慧財產權
  6. 藝術與美感教育
  7. 健康醫療照護
  8. 生命教育
  9. 食品安全
  10. 環境教育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

本校大一中文課程名稱為「文學欣賞與實用」(一般班)與「文學閱讀與寫作」(加強寫作班),奠基於培養文學素養的基礎上,因應各學院學科屬性之不同,以及面對職場的多元需求,將課程內容規畫為四大方向:

  1. 經典閱讀:針對各學院系學科屬性,擇選相應之文本進行閱讀與討論。
  2. 溝通表達:藉由各式課程活動,提昇學生的書面寫作與口語表達之能力。
  3. 場域連結:透過文本的閱讀與書寫,引導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橫向連結。
  4. 文本實踐:將文本閱讀與日常生活進行連結,付諸書寫與創作。

透過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下列核心能力:

  1. 閱讀與寫作能力
  2. 口語表達能力
  3. 資訊編輯能力
  4. 應用實務能力

課程規劃與架構

有鑑於大一中文課程在近年來的高等教育環境中,常由於(1)課程無法和劇烈變動的社會環境與個人生命經驗產生連結;(2)修課學生來自全校各不同領域的院系,課程內容常無法和自身所在的學科領域產生對話,而導致學習意願低落;(3)課程本身亦面臨當代「實用至上」之價值的正面衝擊與質疑,故自107年執行高教深耕計畫後,大一中文課程委員會即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整併課程架構嘗試解決上述問題:

  1. 經典閱讀:「經典閱讀」為大一中文課程的核心素養與基本授課內容。由授課教師按課程規劃與個人專業,編選經典文本進行講授。另外,為達成大一中文課程和各學院對話、連結的目標,亦規劃由大一中文委員會按全校共九大學院的教育目標與專業屬性,擬定相關主題,編選教材文本,逐年推廣授課教師依其所對應的學院,將教材置入課綱之中。
  2. 溝通表達:規劃演說辯論、邏輯思辨、分組討論、主題寫作等課程,並且藉由舉辦各式課程活動和語文競賽,訓練學生的書面寫作與口語表達之能力。
  3. 場域連結:以人文精神為本位,嘗試透過文本的閱讀與書寫,引導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橫向連結,並能以此輻射向社會各種場域的觀察書寫,提出評述;另外,亦可配合教師的課程設計,將之應用於自然書寫、生態書寫、社論寫作、訪談撰寫等活動。
  4. 文本實踐:透過教材文本的閱讀,鼓勵學生和自己所在的日常生活進行連結,付諸文本的實踐行動,並進行書寫與創作。在課程設計上,可結合課程的文本內容,規劃相關之校外教學、生活觀測、野外踏查、日記書寫、社區參訪等活動。

課程列表

【日間學士班】(2023.8.10 更新)

課程名稱

修習系級

學分

開課單位

授課對象

備註

中文:敘事與思辨

中文系1

2-0

中文系

中文系
學生

 

中文:溝通與表達

中文系1

0-2

中文系

中文系
學生

 

中文:文學閱讀與寫作

共必修1

2-2

中文系

一般生

加強寫作班,選課人數上限35人。

中文:文學欣賞與實用

共必修1

2-2

中文系

一般生

一般班,選課人數上限55人。

中文:語文與溝通

共必修1

2-2

中文系

一般生

本校執行之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大學院課程」,需與指定之大一英文班級一同修習;修課名單由理學院、工學院、農健學院承辦人提供,不開放學生自行辦理選課。

中文(僑生班)

共必修1

2-2

中文系

僑生

選課前,需先參加國際處語文能力測驗,修課名單由國際處提供;如需重補修,請聯繫中文系承辦人韓小姐(校內分機31100)辦理人工加選。

初級中文(外國學生班)

共選修1-4,碩博

2-2

通識教育中心

外籍生

 

中文(外國學生班)

共選修1-4,碩博

2-2

通識教育中心

外籍生

 

【進修學士班】

課程名稱

修習系級

學分

開課單位

授課對象

備註

中文

法律系1

2-2

進修部

法律系進修學士班學生

 

中文

美術系1

2-2

進修部

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

 

未來發展

本課程與職業能力就業領域之對應:

  1. 印刷出版(Printing and Publishing)
  2.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
  3. 視覺藝術(Visual Arts)
  4. 新聞傳播(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5. 教學(Teaching)
  6. 藝文創作(Arts and Culture Creation)
  7. 文化行政(Cultural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