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5月31日,東海大學中文系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東海文學獎決審會議。因為疫情的緣故,東海文學獎的決審會議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辦,本次東海文學獎共有:20首詩、16篇散文、13篇小說進入決審會議。系主任黃繼立老師首先代表中文系恭喜這些入圍的同學,並且向協辦本次文學獎的老師以及評審老師們致謝,同時也對因為疫情而無法使評審老師們來到會場進行交流而致上歉意。繼立主任提到:「現在大家都像是身處於黑暗之中,或多或少的有些恐懼與無奈,然而大家都在等待著黎明的到來。文學是暗夜裡的火光,而在場的各位都是火光的持炬者。」以此句溫暖的話語替本次東海文學獎的決審會議拉開序幕。
東海文學獎決審會議的次序為新詩組、散文組、小說組。本次新詩組邀請到了馬尼尼為老師、陳宗暉老師、曹馭博老師來擔任評審。三位老師針對今年入圍決審的新詩作品所提出的總評為:這批作品的主題同質性高,作者們透過愛、死亡、慾望等主題摸索精神後再回到自身,與情感扣合。並且這批作品的情感真摯,多數作品皆具有極大的潛力。
新詩組決審畫面
而評審對作品的評選標準偏向挑選具個人特色、具有想像空間且文字靈活有彈性及具音樂性之作品。並勉勵同學們要自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提煉出寫詩的情感及素材,以及得獎與否都不必感到灰心或是過度的自滿,要永遠記得喜歡寫詩的心情。
散文組邀請到了鐘文音老師、李欣倫老師、崔舜華老師來擔任評審。三位老師針對今年入圍決審的散文作品所提出的總評為:文字皆有相當程度的密度及精煉度,語感可彰顯自我特質,題材的切片選擇適當,能夠以小見大。觀點獨特並且在技巧上的調度及編排皆使得散文富有韻味。而本批作品有較強烈的內向傾向,自各個角度進行自我探索,多有對生命、死亡、感情、寫作等命題的思考。在評選的標準上,會以作品是否能展現其聲腔,以及是否真誠能打動人心為評選標準。
散文組老師的講評畫面
小說組邀請到了張亦絢老師、連明偉老師、陳又津老師來擔任評審。三位老師針對今年入圍決審的小說作品所提出的總評為:本批作品有一股滄桑的氣質,不同於其他校園文學獎常見的青春及後青春的氣息,更顯得有繁複且成熟的思慮。而本批作品除了具備高實驗性及技術純熟的特徵以外,亦可見到一股「向陳腔濫調宣戰」的態勢。在評選的標準上,會以作品是否能細緻的處理素材的收展、能否剪裁得宜以及是否能做到有趣而不陳舊,來做為評選的標準。
小說組老師的講評畫面
雖然現正處於疫情的艱困時期,但東海文學獎仍然克服一切狀況圓滿完成。相信這不管是對於參賽的同學,或是評審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難忘且具歷史性的一刻。正如系主任繼立老師所說的,在黑暗的時代裡,文學便是火光。熊熊燃燒的火焰自持炬者的手上傳遞能量與光芒,照亮黑暗中自我及他人之臉,遂成為得以抵禦黑暗並且陪伴著等待黎明到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