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
羅凱瀚 |
《傾訴的癥狀》散文集創作報告(創作畢業) |
周芬伶 |
113.6 |
112 |
涂瀞尹 |
《鹿草》中篇小說創作報告(創作畢業) |
劉淑貞 |
113.6 |
112 |
王信文 |
《直到》短篇小說創作報告(創作畢業) |
劉淑貞 |
113.6 |
112 |
柯維盈 |
董作賓《殷曆譜》研究 |
朱歧祥 |
113.6 |
112 |
趙宇賀 |
20至21世紀美國觀念藝術中的禪文化—以五位藝術家為中心 |
高禎臨 李忠達 |
113.1 |
112 |
盛成皿 |
《三洲遊記》研究:版本、中國化與域外物質 |
林香伶 |
113.1 |
112 |
李詩永 |
陸游詩中的夜晚書寫研究 |
鍾曉峰 |
113.1 |
111 |
吳婉盈 |
背離與歸返—李漁《無聲戲》倫理秩序意義的顛覆與重建 |
高禎臨 |
112.1 |
111 |
林辰硯 |
唐美雲歌仔戲團跨文化創作研究(1999-2019) |
高禎臨 |
112.1 |
111 |
李欣瑾 |
北港武德宮財神信仰文化之研究 |
許建崑 |
112.1 |
110 |
王仁劭 |
《獨角獸倒立在城市》短篇小說集創作報告(創作畢業) |
高禎臨 |
111.6 |
110 |
趙鴻祐 |
《深穴海馬迴之歌》短篇小說集創作報告(創作畢業) |
劉淑貞 |
111.6 |
110 |
王若楠 |
李漁《十二樓》的空間脈絡與敘事建構 |
高禎臨 |
111.6 |
110 |
呂艾珈 |
元雜劇鬼神戲與元代社會之關聯 |
高禎臨 |
111.6 |
110 |
桑柔 |
《詩經》「而」、「且」、 「也」、「亦」用義研究 |
呂珍玉 |
111.6 |
110 |
高博倫 |
《海猴子》長篇小說創作計畫(創作畢業) |
周芬伶 |
111.1 |
109 |
黃郁婷 |
成語認知解析及成語認知模型建構—兼論對外華語教學提案 |
周世箴 |
110.6 |
109 |
蕭崇聖 |
現代歌曲中的《詩經》接受研究 |
呂珍玉 |
110.6 |
109 |
郭晉嘉 |
情文與情痴──論《紅樓夢》與《長生殿》情的書寫 |
周芬伶 |
110.6 |
109 |
賴盈璋 |
《海底聲音》散文集創作計畫(創作畢業) |
劉淑貞 |
110.6 |
109 |
王麗俐 |
殷商文字書體研究:以自、目、首、耳為例 |
朱岐祥 |
110.1 |
109 |
王騰慶 |
病體與癒字:九0年代以降散文中的疾病與身體書寫 |
周芬伶 |
110.1 |
109 |
陳淑庭 |
中古漢語毛皮骨血類雙音組合研究 |
周玟慧 |
110.1 |
109 |
江品如 |
歷史困境的心靈出路—林燿德長篇小說的塔羅牌式閱讀 |
彭錦堂 |
110.1 |
109 |
陳義雄 |
契嵩儒釋融會之孝道思想研究 |
劉榮賢 |
110.1 |
108 |
李崇豪 |
六朝飲食文化融變述論 |
陳慶元 |
109.1 |
108 |
歐嘉心 |
唐代詩歌中的佛寺園林與文人生活—以《全唐詩》為例 |
朱衣仙 |
109.1 |
108 |
廖憶羚 |
中古漢語「說」類雙音並列組合研究 |
周玟慧 |
109.1 |
108 |
江襄陵 |
《腦海靠近陸地的方向》現代詩創作計畫(創作畢業) |
周芬伶 |
109.6 |
108 |
游嘉琳 |
樸素與感傷:漢魏心靈與曹植詩研究 |
彭錦堂 |
109.6 |
108 |
薛慧雯 |
中古漢語建築物詞彙語義研究 |
周玟慧 |
109.6 |
108 |
許清源 |
《詩經》誓詛詩研究 |
呂珍玉 |
109.6 |
108 |
王慧芬 |
臺灣戰後初期知識分子的生命書寫 |
陳芳明、洪銘水 |
109.6 |
108 |
洪至璋 |
中晚唐下層士人的生活與心態研究—以唐人筆記為主 |
李建崑 |
109.6 |
108 |
陳盈君 |
明清之際話本小說之時代性研究 |
彭錦堂 |
109.6 |
107 |
黃 茵 |
《紅色茉莉花》—歷史小說創作計畫(創作畢業) |
周芬伶 |
108.6 |
107 |
林彥宸 |
徐復觀與卡西勒—藝術精神主體的對話 |
黃繼立 |
108.6 |
107 |
謝 顥 |
趙誠金文學研究 |
朱岐祥 |
108.6 |
107 |
蕭仁浩 |
國民中學國文教材敘事研究 |
林香伶 |
108.6 |
107 |
劉叡蓉 |
詩經人倫道德觀研究 |
呂珍玉 |
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