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 計畫名稱 計畫內容摘要 計畫主持教師姓名 合作廠商或機構名稱 起迄年月 計畫經費
114 語文專業應用:大學生引導學童口語表達之活動導向教學研究 周玟慧 教育部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283,000元
114 民初遊戲場報中的「世界」異述、轉譯與對接——以《新世界》和《大世界》為核心的探究

1915年,上海創建民國第一座綜合型遊戲場——「新世界」,並在隔年出版《新世界》(1916-1927);1917年,「大世界」落成,即發行《大世界》(1917-1931)。雖然彼此性質類同而導致相互頡頏,卻使得這兩座以「世界」為名的上海遊戲場風靡一時。無論實際遊歷、觀覽,還是閱讀有關報刊,在在讓當時許多民眾生發異於日常生活的體驗、想像與疑義。然而,為何打造「異世界」?怎麼呈現?皆頗值得關注。是以,筆者擬以《新世界》和《大世界》為研究核心,以期釐析遊戲場和其機關刊物以「異常」為主打、賣點之原因、建構方式和背後意涵。首先,將聚焦在場中不時藉由先進器物、怪奇人獸之陳列做為促銷手法,讓觀眾出現陌生的距離感,此和尋異獵奇、追求現代文明的心態不無關係。其次,未親臨遊戲場者,也能經由其機關刊物中得知外國之奇人、異物、異事、異俗內容,既可擴增對世界知識的想像和理解,亦能在介紹題材、轉載消息時,進行探索與反思。第三,遊戲場報中有為數不少的鬼、狐故事,其模式與中國的誌異傳統形成一種對接關係,亦能反映民初「非常」的文化思維。因此,本期計畫擬以「遊戲世界:遊戲場異人、事、物的歌頌與遊歷」為主軸,建立《新世界》與《大世界》中所有與遊戲場遊覽、敘述、記錄相關的研究資料庫,並觀察「竹枝詞」、「五更調」、「遊記」、「賦」等關乎遊蹤分布的文類,提出遊樂場的行銷思維,考察遊覽者對遊戲場「奇觀」的態度,以及兩個「世界」日後何以成為遊戲場和遊戲場報的範式。

林香伶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807,000元
114 刑名之政與建安文學氣象——以許、鄴文人群落為核心 許多人視建安文學為中國文學史「文的自覺」之開端。三曹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文學才華,引領該時期文人創造了前此未有的文學氣象。然正是曹氏父子身兼政治與文學家的二重身份,使建安文學與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傅玄曾言:「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漢末在以儒家為尊的帝國崩解下,出現了結合先秦法家與名實思想的「刑名之學」,當時最成功的理論實踐者當為曹操。自曹操迎獻帝遷都至許後的「建安年代」,曹操乃至其子曹丕、曹植,莫不以刑名之政掌權治國及管理臣屬。無論是初期以曹操為核心聚於許下,抑或取得鄴城後轉往該地而圍繞於丕、植二人的文人,均受刑名之政的務實風氣與統御之術所籠罩,這顯然會對該時期文人活動與創作產生極大影響。本計畫擬由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場域(field)理論」為基礎,輔以「思想史」的研究方式,以漢獻帝建安年號的二十五年為時間跨度,許下、鄴下文人群落為研究對象,探賾刑名之政對建安文人的影響,進而如何形塑建安文學的面貌。在計畫執行下,俾能對漢末刑名之學之跨領域深度研究做出更進一步的成果,並能深入瞭解建安文學氣象的形成與開展,並對建安時期在思想與文學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做出貢獻。 陳慶元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694,000元
114 紀實與傳奇:范成大紀行詩研究

「紀行文學」不僅涉及文人的空間移動,更與創作者如何觀看書寫;如何看待土風民俗、物我關係;或者反映何種自然觀,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南宋正是一個紀行文學非常興盛的時期,無論是散文日記體,或是韻文紀行詩,都取得了極高的創作成就,范成大更是其中佼佼者。但歷來討論范成大紀行詩者,或集中於使金詩,或強調其特定時期的特殊表現,卻忽略其紀行創作的完整性與一貫性。作為一個自覺以東西南北四方命名紀行詩的詩人,范成大的紀行書寫模式與內容特色,非常值得進一步掘發詮釋。范成大曾赴北出使金國寫下了《北征集》,曾往南赴桂林寫下了《南征小集》,又自桂林入蜀而寫下了《西征小集》,而後再自蜀歸吳寫下百首詩篇。東西南北的征行,不僅累積了占詩作總數近四分之一的紀行詩篇,更有《攬轡錄》、《驂鸞錄》、《吳船錄》三部日記體行記。本計畫預期工作,首先是補充范成大早期紀行詩的創作特色,由此歸納建構其整體紀行寫作模式的變化發展;其次,從「紀實」與「傳奇」兩個角度說明范成大紀行詩的兩個重要特質;再其次,對照紀行詩與行記三錄,探討不同文體之間的互文書寫。最後,評價范成大在整個南宋紀行文學與移動書寫中的定位及價值。

鍾曉峰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589,000元
114 《金丹真傳》與明清陰陽丹法的隱喻系統 陰陽派丹法在內丹學的研究中,向來爭議較大,並且處於較為冷僻的位置。一方面這是由於其丹法在倫理上充滿道德疑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獨特的隱喻系統,使得文本的解析十分不易。本計畫以孫汝忠《金丹真傳》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其九階層的修煉體系,並以仇兆鰲《悟真篇集註》與傅金銓《頂批金丹真傳》的資料為輔佐,嘗試釐清明清陰陽派丹法的隱喻系統。另外,再透過其他相關丹書和醫方,如《道元一氣》、《玄微心印》、《醫心方》所載之身體知識,更詳盡的破譯陰陽派丹法的修煉功法和理論演繹,冀能提供學界比較可靠的文本解釋基礎。在判斷陰陽派丹法起源於何時,師承系譜,以及與古代房中思想的聯繫時,有望得出更清晰而詳實的結論。 李忠達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686,000元
114 曾國金文人名的整理與研究

本計劃以曾國金文中的人名為核心,系統梳理其結構特徵與命名規律,並深入探討背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主要探討的面向包括:分析人名中的職官、宗族與聯姻模式,揭示曾國貴族階層的構成與政治文化特徵。除平面式的觀察,本計劃也比較不同時期曾國金文人名形式的變化,揭示人名如何反映曾國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期間的歷史與文化演變。

謝博霖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560,000元
114 殖民接觸史的再銜接:學術探險、跨種族接觸與二十一世紀臺灣原住民書寫(1/2)

二十一世紀原住民書寫主題,成為臺灣文學重構族群關係時重要的歷史知識資源。其中,日治初期伴隨著殖民過程而抵臺的早期探險調查工作者,如人類學家、植物學者、考古或地圖測繪技師等,既開拓了臺灣調查的文獻史料,提供當代書寫者得以回返歷史的路徑,卻同時部署存在著複雜的殖民視線與權力關係。小說文本呈現學術探險者形貌,更攸關書寫者所欲再現的「接觸區」歷史所衍生的複雜性;藉由對話與「逆寫」人物,實則反身呈現當代視域如何面向殖民文獻、檔案、影像銘刻等問題。本研究計畫將以鳥居龍藏、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等踏查文本,與夏曼.藍波安、巴代、朱和之等歷史小說間的對話,考察當代臺灣文學如何再顯日治探險調查與其文獻檔案,尤其轉以原住民視角呈現的跨種族接觸問題。由此展開為幾層次研究論題:(一)人類學文本與當代小說重構日治歷史記憶書寫的交涉;(二)島嶼「被影像化」的歷史;(三)船難事件中的文化誤譯、族群衝突與其歷史遺緒;(四)探險調查與山林戰爭。藉以思考面向過往語言或圖像檔案重複歸返的再書寫,其間的遞衍為何,可見的權力部署、或被隱匿抹除的原住民從屬階級如何在當代現身。

李時雍 國科會 2025-08-01~ 2026-07-31 新台幣651,000元
114 導入教育機器人之原住民多國語言文化教育:以重疊構詞為例——布農語與漢、英、日語重疊詞比較研究

本研究計畫旨在通過比較布農語、漢語、英語和日語中的重疊詞,並引入教育機器人輔助教學,提升布農族學童的語言能力、文化認同與數位敘事能力。計畫基於過去研究發現,原住民學童在傳統語言教育中面臨專注力不足及資源匱乏等挑戰,尤其在數位教育資源上存在城鄉差距。 研究的創新點在於將重疊詞作為跨語言比較的切入點,並首次將教育機器人應用於原住民族語言教學,增強學童的學習興趣與表達能力。計畫將分兩年進行,第一年重點在於重疊詞的田野調查和教材開發,第二年則聚焦於學童的數位敘事創作和文化故事遊戲的開發。 預期完成的成果包括多語重疊詞比較研究,涵蓋布農語、漢語、英語、日語的詞彙比較和應用;開發教育機器人輔助的教學教材和數位敘事活動設計;並完成布農族學童的數位敘事遊戲創作。這些成果不僅將對學術研究作出貢獻,還將有助於實際教學和原住民語言文化的推廣。 本計畫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創新價值,還在實踐層面上為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模式。通過結合語言學、數位教育和跨文化交流,本計畫將有助於提升原住民學童的語言能力、文化認同和數位素養,並促進原住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周玟慧 國科會 2025-01-01~ 2025-12-31 新台幣82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