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 | 計畫名稱 | 計畫內容摘要 | 計畫主持教師姓名 | 合作廠商或機構名稱 | 起迄年月 | 計畫經費 |
---|---|---|---|---|---|---|
102 | 曹學佺明詩史觀的探究 | 《明史‧文苑傳》對明代詩學的發展,有個概括性的論述,一般文學史也都沿用其論點。大抵以勳臣、臺閣、茶陵、前七子、唐宋派、後七子、公安、竟陵為論述主軸,而終止於錢謙益、艾南英、張溥、陳子龍等四人。事實上,《文苑傳》在內文中,試圖論述蘇、浙、閩、贛、廣等明代五大地域詩學的特質,卻為文學史的撰述者所忽略。而晚明復古、公安、竟陵等詩派的相互交會、相互影響,造成詩學多元主張的現象,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 曹學佺(1575-1646),福建侯官人。22歲進士,授戶部主事;26歲中察典,調為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滯留此地10年,帶來萬曆以後南京詩壇最後的一場盛況。曹學佺編選《石倉十二代詩選》,亦肇始於此期,其中有五分之四的篇幅關注在明朝當代。他蒐羅當時代的詩集,崇禎三年起,從中編選出800卷以上的明詩選集。書版因兵燹被燬,全書散逸,四庫本收錄僅存506卷,其中明初、次二集共280卷。 能表現曹學佺對明代詩學發展的見解,可以勾稽《石倉全集》中序、碑、傳、狀、銘、書信等相關詩論的文字之外,《石倉十二代詩選》有關明詩選的編成,也是個重要的資料。此部詩選,北京圖書館存有888卷。上海圖書館所藏卷次相埒,內容則有出入,有些已散碎,不允借閱。最完整的詩選集,根據鄭振鐸紀錄,禮親王昭槤(1776-1833)家藏有1743卷,已經散入書肆,幸有1200多卷輾轉到了日本京都大學。與北京、上海相較,有200多卷為海峽兩地所無。 本文從曹學佺及相關友人文集中,蒐羅並比較閩派各家詩學主張,並且希望盡全力從北京、上海、京都、東京各地輯出《石倉十二代詩選》的原貌,從此部選集中的序、跋、夾註等文字,來復現曹學佺編選明詩的歷程,從中得知曹學佺別於公安、竟陵詩派的明詩史觀,更可以補苴晚明詩史論述的不足。 |
許建崑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3-08-01~3014-07-31 | 新台幣436,000元 |
102 | 南社詩學外一章:《南社詩話全編》編纂計畫與南社詩話主題研究 | 南社(1909-1923)乃近代重要文社之一,由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人創立。學界雖公認南社以傳統詩為創作主體,但長期對社員大量且重要的詩話缺乏關注,有鑑於南社社員在當時的影響力,以及詩話作者、作品分布廣袤,致使研究零落的現象,申請者近年執行國科會相關計畫以來,透過深度考掘與南社學界的協助,至今已掌握約百種以上的詩話文本,並在既有之「南社詩話考述」、「南社詩話史建構」的基礎上,恒切進行探究,是以研擬「《南社詩話全編》編纂計畫」與「南社詩話主題研究」兩大主軸,為研究重心。含南社詩話文本為依據(含報刊、叢書、個集之收集),進行全文輸入、點校、編纂的出版計畫,以具體呈現近年考掘材料之成果。另就南社詩話規畫主題研究,分鑑古、論世、開新三類進行之。 本次計畫預計對學界具有提供南社詩話文本、歷史文獻,建構與拓展近代詩話版圖與南社詩學研究等多重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南社、詩話、近代詩話、詩話史、晚清、詩學、唐宋詩之爭 |
林香伶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3-08-01~2014-07-31 | 新台幣592,000元 |
102 | 南言北語:從常用身體詞歷時更替看南北異同 | 本計畫為申請人連續五年研究後,統整「詞彙雙音化」、「中古南北異同」、「常用詞更替」三方面所提出之詞彙研究新方法。在指出中古詞彙特色為雙音組合多樣,南北大同小異之後,我們更要找尋一個能夠系統說明南北小異處的切入點,研究中古時期南北文獻常用詞的更替,可以提供這樣一個觀察角度,讓我們清楚看到南北小異處。本計畫的重點在於三方面的結合,常用詞的更替研究要放在同時關注中古兩大特色的脈絡下來看,比較單音節的常用詞,有時候或者不能立即看出南北更替速度有所不同,然而比較雙音組合時便能清楚看出,結構較為鬆散的詞組,南方文獻中已為新詞替代,而北方仍沿用古語。將常用詞更替放在雙音化的脈絡下來觀察,則南北的差異便昭然若揭了。 |
周玟慧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3-08-01~2014-07-31 | 新台幣472,000元 |
102 | 《詩經》疑難詞語辨析彙編3/3 | 小學明然後經學明,讀經首重精確瞭解詞義,因而歷來與《詩經》字詞訓解有關的文獻相當多,而且分散在不同性質的書籍中。有經學家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朱熹《詩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等傳統舊注;也有王引之《經義述聞》、俞樾《詩經平議》等《詩經》疑難詞語訓解專書;以及《說文》、《爾雅》、《廣雅》、《經傳釋詞》等字書詞書,皆為瞭解《詩經》詞義必讀之書。民國以來由於研究方法科學化,以及地下出土文物的輔助,《詩經》字詞訓解對舊說有不少修訂。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林義光《詩經通解》、于省吾《詩經新證》、屈萬里〈詩經詮釋〉、龍宇純《絲竹軒詩說》、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等都是其中力作。大陸還相繼有向熹《詩經詞典》、董治安《詩經詞典》、遲文浚《詩經百科詞典》、莊穆《詩經綜合詞典》等四部《詩經》詞典問世,這些詞典蒐集資料豐富,方便檢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一.釋義仍有錯誤;二.對傳統舊注較少懷疑;三.多義並存,良莠不齊,難以抉擇;四.虛詞之語法作用與詞義認識不明;五.仍有一些疑難詞語未被收入等。本計畫擬針對這些問題,以詞典形式,選擇300條疑難詞語(分三年完成),彙集重要注家紛岐訓解並為之辨析,以方便讀者研讀《詩經》應用。 關鍵詞:詩經、字詞、訓詁、詞典 |
呂珍玉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3-08-01~2014-07-31 | 新台幣408,000元 |
102 | 中國園林美學的當代跨文化接受與跨藝術轉化(I) | 本計畫旨在探討中國文人園林美學在當代如何被接受,如何被以跨藝術的方式轉化為創作的元素,被重新詮釋,以及被與新語境融合出新風貌,反映出當代議題,並為這些議題提供答案。此研究將呈顯出中國園林美學對當代的意義與價值。 當代世界各文化體系普遍關心如何在城市化的社會中涵納自然與如何在全球化及多元語境中建構認同的議題。由於園林是古代中國文人們思索、建構人與自然關係的處所,也是文人們重構自我認同的場域,因此中國園林美學在當代受到不同文化體系的重視。園林除了被視為是代表「中國」的意象符號,其美學原則所能帶給當代的啟發備受關注。在當今中國,園林除了已然成為人們所懷想的一種「文化記憶」與「精神家園」,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紛紛透過跨媒材或跨藝術的轉化方式,將園林元素與園林美學納入其創作中。這些作品涵蓋文學、繪畫、雕刻、多媒體、裝置、設計、策展論述…等範疇。因此中國園林美學在當代被跨文化接受與跨藝術轉化的現象,值得去做一系統化的整理與分析。 本計畫將收集、整理、分析這些作品,從中描繪出傳古典園林美學在當代被轉化出的新形貌,指出其中的承傳與開創,並解析園林美學如何被用來對比或形構出當代文明的特質與現實,或如何被藉以形構出當代在文化上或認同上的可能出路。 |
朱衣仙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3-08-01~2014-07-31 | 新台幣36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