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 | 計畫名稱 | 計畫內容摘要 | 計畫主持教師姓名 | 合作廠商或機構名稱 | 起迄年月 | 計畫經費 |
---|---|---|---|---|---|---|
95 | 清代女作家沈善寶與《名媛詩話》研究 | 沈善寶(1808-1862),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活躍於江南及北京文壇的女作家。著作豐富,交遊廣闊,負有盛名,對於清代女性文學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與影響力。 本研究主要在考述清代女作家沈善寶的生平事蹟、寫作生活、社交網絡及與文壇互動的關係;進而探討其《名媛詩話》的撰寫的動機,文學理論以及其采輯撰寫過程中與道光年間女作家互動的狀況。其多元的管道,可呈現出沈善寶的文學活動面貌及女作家集體參與的文化意義。 |
鍾慧玲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6-08-01~2007-07-31 | 新台幣377,000元 |
95 | 現代性浪潮:變遷中的宗教、生態、文學與語言- | 近年來各國對對現代性(即現代世界觀及其後果「現代境況」)利弊多有檢討,其中一個重要課題便是我們在追求生活進步與逃離束縛時,忽略或誤解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不管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都聚焦於物質生產的擴張,而缺乏對如空氣、水或土地等物質條件的深思。另一方面,現代人的「自主個體」也在電子及數據化的環境中,變的無法對事物作深沈的思考,精神上無法有所謂的「持續的體驗」。我們如何重新看待文化與自然?自然如何可能「拯救」人們業已受創的感知主體?在文學研究的領域中,針對與此項相關問題的探討的,便是「生態批評」,它希望在環境危機日甚的今日,全面檢討我們的文學(研究與實踐)與自然的關係。 實際的進行步驟: 第一年 1. 關於生態批評理論與實踐的英文書籍之收集與閱讀。這部分為首要工作,並需持續三年。它將引領前兩年的具體自然文學研究,並在第三年,配合前兩年的成果,達到理論的建樹。理論書籍在台灣已有不少,大致足敷第一年需要。第二年希能至美國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所在之內華達大學。該地有此一領域最完整的理論及其他方面的資料。 2. 具題問題研究,自然及我們的物理環境在台灣的經典現代文學中的再現研究。我們特別注重的是從現代主義文學到鄉土文學此一發展過程中,自然再現形態的變遷。 第二年 1. 原住民文學中的自然書寫研究,特別探討原住民自然觀、世界觀,以及其實際生活的關係,亦包括其與現代生態概念的相容性。 2. 以自然為主題的書寫。亦即所謂典型的自然書寫的研究。 3. 從現代自然生態意識出發,對田園、社區或都市描寫中的自然之研究。 第三年 1. 生態文學理論的具體課題的研究。以巴赫金時空體、嘉年華與對話想像,以及拉康真實層的既念,重新思考文學理論中關於地方身體,性別與自然的關係。 2. 對中國古典文學中「情景交融」概念及由此詩學所發展出的作品對現代自然書寫的影響之研究。 |
彭錦堂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6-08-01~2007-07-31 | 新台幣405,000元 |
95 |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之建置計畫- | 「九年一貫課程」是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的核心政策,希望藉由此教育政策的落實,改善傳統教育,將教育水準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然而,此政策自從實施以來,社會各界的評價不一,許多基層老師對課程的支持與配合度不高,造成教育改革的一大隱憂。若是從「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前後來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發現:課程規劃完成後,並沒有抽取小樣本進行教育試驗,因此無法預先知道其成效與不足、需要改進之處。此外,九年一貫課程自從實施之後一直飽受批評,備受爭議,正反意見兩極,但是卻一直沒有實行過任何教育評估政策,因此對學生課程學習成效之評估更顯迫切與重要。再者,國內長期缺乏國民小學學生量化指標和標準化測量工具來檢視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及其差異,以致無法確實瞭解課程實施的成效,亦不利於課程發展之進行與相關教育政策之研擬。 因此,國內急需建置一完整且客觀的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然而目前國內正建置中的教育資料庫卻只有:(一)「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其目的主要在蒐集全國中等學校學生在身心發展、學習活動、學習成就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的多面向資料;(二)「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主要在建立有關全國高等教育校院特質與狀況、課程、經費、校園環境設備、校園文化、各科系在校學生素質、學習行為與表現、各學門畢業生、以及教職員素質等資料的全國性資料庫。綜合上述可以發現,針對全國國民小學學生之學習成效如何,目前尚無跨年級、跨學科之學生學習成就長期性的資料庫,可提供國內專家學者或學術單位進行基礎性研究。因而國內急需建置一完整且客觀的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以利客觀且量化的國際比較。 有鑑於此,教育部旋即函請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針對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建立常態性之資料庫,為教育部研訂課程與教學政策之重要參據。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隨即邀請相關單位及人員召開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建置諮詢會議,著手擬定「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研究計畫,本研究計劃之研究背景與動機大致形成。 而在數個學科中,學生在國語文學科方面的能力尤其重要,因國語文能力不僅包含在學校中閱讀書籍與寫作業之「讀」、「寫」能力,還牽涉到國人日常生活與人溝通之「聽」與「說」能力,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然自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後,每周國語科的授課時數在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部分,都有下降的趨勢。老師授課時間壓縮會否明顯的影響學童國語文書寫及表達能力,自然迫切需要進行評估以利教育政策的調整與改進。 |
許天維(台中教育大學測統所)等人 | 教育部補助/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委 | 2006-01-01~2006-12-31 | 新台幣5,064,000元 |
95 | 古漢語並列式雙音異序結構研究 | 本計畫所謂雙音異序指構成雙音結構的兩個語素A與B,既有AB形式,也有BA形式。如「朋友」、「友朋」;「動搖」、「搖動」等。深入分析異序結構內部構成可得十類之多﹐然就異序構詞這個問題而言,兩者皆為並列式的異序結構數量最多,且與並列構詞法最為密切,故初期將研究範圍限定於此一類中。 有關異序的研究前人觸及面向甚廣:有斷代研究、有專書研究,亦有與方言或其他語言比較乃至對外教學運用研究。在前人尋檢出眾多異序結構後,我們必須要問這些異序結構的歷時表現如何。此外異序結構和雙音化現象相關聯,所以在探討雙音化過程及判斷漢語雙音詞和雙音短語的差異時,便不能不觸及一個問題,究竟異序是在句法層次運作還是在詞法層次運作? 本計畫將深入探討各組異序結構的歷時演化現象,在完成此一工作後,相信能夠對前述異序構詞的地位問題提出一個解答來,而藉助中研院漢籍語料庫的豐富資料,能夠事半功倍早日完成此一研究課題。 |
周玟慧 | 中央研究院『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 | 2007-07-01~2007-08-31 | 新台幣70,000元 |
95 | 成語中的譬喻運作:初始建構語義延伸及其文化內涵(2/3) | 漢語成語生於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與民族文化和心理表現尤其互動密切,由此可溯源探索成語產生的時代對事物的認知、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價值觀。以當代譬喻理論探索成語的構建及溯源,有助於瞭解人類認知的共性以及漢民族思維、文化的特色,其成果可以回饋語文教學、方言文化研究等各領域。 認知語言學家分析多義範疇的方法對歷史語言學的研究(如語義延伸、實詞虛化)有重要的價值,近幾年來認知功能語言學派的不少學者採取這種路子做了不少精彩的歷時探索(如Eve Sweetser 1990等)。Lakoff &Turner 1989、Turner 1987以及1996等三書示範性的分析探討揭示:常規概念隱喻慣隱於寓言俗諺成語之中。計畫申請人呼應以上諸家的研究,運用Lakoff-Johnson的體驗論「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Turner-Fauconnier的「概念融合理論」(Blending theory),解析漢語成語中的譬喻運作,在歷時演化中發生的語意延伸或轉移,以及在初始構建及各階段與用過程中的文化滲透。 本計畫為期三年(本年度為第一年):第一年利用國語詞典等工具書及網路資料整理出成語詞項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深入典籍,充實資料庫。以CNT二域模式以及BT四空間模式解析成語建構。探討漢語成語中的譬喻運作以及在歷時的演化中所發生的語意擴張或轉移。第二年將擴張至後代的文學作品(如小說、詩歌以及當代視聽媒體及網路),並開始進行國語不同年齡層(如大中小學)的原典理解及語用調查。第三年考慮不同方言族群(如閩南語/客語/粵語等)。並調查比較當代漢語中的語用狀況(兩岸三地)。 |
周世箴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5-08-01~2006-07-31 | 新台幣429,000元 |
95 | 戰後臺灣現代詩的語言與表演力學之研究 | 早期台灣現代詩因受到西方現代主義或中國古典詩詞的影響,在語言上,特別著重技巧的雕琢與表現,使語言具有創新、跳躍或抒情、典麗的特性,這樣的語言特性,容易產生一種美感的感受,加大了文學的想象空間,使詩具有濃厚的文學性思維。此外,台灣現代詩另有一部分具「散文性」作品的表現,如錦連、陳鴻森等人,他們因為較少參與文學性活動,在文壇的能見度低,因此,作品較少被言及或注意到,然而,他們以樸實的形式技巧,明確、穩定的語言,表現詩的精神意義,其重點不在引起高度的想像或情感的震盪,而是透過明確的意義連結,使讀者可以具有知性、冷靜的思考與批判,換言之,它比較貼近哲學性思維。這類的詩作,特別在戰後許多對政治、社會、歷史關懷的作品中可見,它們普遍以「散文性」、「敘述性」的語言,去構築明朗、清晰的意義世界,使詩具有一種力學的表現作用。 是以,本計畫擬以<台灣現代詩的語言與表現力學之研究>為題,探討台灣現代詩的語言在「散文性」、「敘述性」的表現上,有何特殊的風格呈現。而這樣的研究意義,在於:使台灣現代詩在「認識論」及「方法論」上,有另一種詩美學的參照系。其價值不僅開拓了台灣現代詩語言表現的多元性,同時,也擴大了台灣現代詩主題思想的範圍,在台灣現代詩已發展多時的今日,能讓各種不同詩的「聲音」眾聲交響,相信是詩壇之幸事! 關鍵字: 散文性、敘述性、語言風格、力學表現 |
阮美慧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6-08-01~2007-07-31 | 新台幣120,000元 |
95 | 臺灣「割讓」「光復」文學文獻比較研究(3/3) | 1895年,中國戰敗,中日訂定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割讓」、「光復」這兩項臺灣史上「改朝換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這兩件歷史事件的學術研究,國內外史學界已經有了很可觀的研究成果。但這兩件歷史事件相關的文學作品,數量龐大,分散各處,迄今卻僅有極少數的零星引述,尚未見有系統而完整的收集整理,更談不上深入精審的研究。「光復」文學作品因「二二八」事件的政治禁忌影響,被忽略的情況尤其嚴重。 本計畫擬全面訪查臺灣各地公私藏書,仔細檢閱相關文學史料,對「割讓」、「光復」兩項歷史事件的相關文學作品,進行系統而完整的分類彙編,並編輯作品背景相關文獻目錄。另再就兩項作品彙編成果,進行文 獻分析、內容比較研究。從而提供具有重大關鍵意義的臺灣文學史料,深化對臺灣歷史及文學的瞭解,有助於接續被中斷的歷史文化傳承,重塑民族的集體記憶,整合臺灣社會的國民共識。 |
吳福助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6-08-01~2007-07-31 | 新台幣35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