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 | 計畫名稱 | 計畫內容摘要 | 計畫主持教師姓名 | 合作廠商或機構名稱 | 起迄年月 | 計畫經費 |
---|---|---|---|---|---|---|
93 | 殷商金文文字編 | 民國以來,青銅器不斷出土,學者感到全面彙整金文材料對客觀研究漢字源頭,以至上古文明的重要性,因此出現了許多金文字典和金文資料的匯編,著名的有容庚《金文編》、周法高《金文詁林》、嚴一萍《金文總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工具書,提供後人充分的掌握研究材料的機會。遺憾的是,以上諸大型資料匯編無論是據字頭編排抑或是依器形分類,都是將殷商金文和兩周金文交錯混雜其中,故無從窺見金文由殷過渡到周的流變關係,亦無由瞭解殷金文與周金文在字形和用法上的差異。殷金文在古文字研究中是一弱項,有足夠的研究空間和深化討論的課題,因此有必要先在斷代分期上區隔殷金文和周金文的字,獨立的編路殷商金文文字編。 研究計畫之目的: ( 1 )、編製一部完備的殷金文字典。盡可能完整的收錄殷商金文資料,編寫《文字編》,使研究資料的內涵能單純化與客觀化。 ( 2 )、為古文字資料庫提供其中一段可靠而完備的殷金文檢索系統。 |
朱岐祥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4-08-01~2005-07-31 | 新台幣380,700元 |
93 | 成語中的譬喻運作:初始建構、語義延伸及其文化義涵 | 漢語成語生於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與民族文化和心理表現尤其互動密切,由此可溯源探索成語產生的時代對事物的認知、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價值觀。以當代譬喻理論探索成語的構建及溯源,有助於瞭解人類認知的共性以及漢民族思維、文化的特色,其成果可以回饋語文教學、方言文化研究等各領域。 認知語言學家分析多義範疇的方法對歷史語言學的研究(如語義延伸、實詞虛化)有重要的價值,近幾年來認知功能語言學派的不少學者採取這種路子做了不少精彩的歷時探索(如Eve Sweetser 1990等)。Lakoff &Turner 1989、Turner 1987以及1996等三書示範性的分析探討揭示:常規概念隱喻慣隱於寓言俗諺成語之中。計畫申請人呼應以上諸家的研究,運用Lakoff-Johnson的體驗論「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Turner-Fauconnier的「概念融合理論」(Blending theory),解析漢語成語中的譬喻運作,在歷時演化中發生的語意延伸或轉移,以及在初始構建及各階段與用過程中的文化滲透。 本計畫為期三年(本年度為第一年):第一年利用國語詞典等工具書及網路資料整理出成語詞項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深入典籍,充實資料庫。以CNT二域模式以及BT四空間模式解析成語建構。探討漢語成語中的譬喻運作以及在歷時的演化中所發生的語意擴張或轉移。第二年將擴張至後代的文學作品(如小說、詩歌以及當代視聽媒體及網路),並開始進行國語不同年齡層(如大中小學)的原典理解及語用調查。第三年考慮不同方言族群(如閩南語/客語/粵語等)。並調查比較當代漢語中的語用狀況(兩岸三地)。本年度為第一年。 |
周世箴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4-08-01~2005-07-31 | 新台幣423,600元 |
93 | 臺灣「割讓」、「光復」文學文獻比較研究 | 1895年,中國戰敗,中日訂定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割讓」、「光復」這兩項臺灣史上「改朝換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這兩件歷史事件的學術研究,國內外史學界已經有了很可觀的研究成果。但這兩件事件相關的文學作品,數量龐大,分散各處,迄今卻僅有極少數的零星引述,尚未見有系統而完整的收集整理,更談不上深入精審的研究。「光復」文學作品因「二二八」事件的政治禁忌影響,被忽略的情況尤其嚴重。 本計畫擬全面訪查臺灣各地公私藏書,仔細檢閱相關文學史料,對「割讓」、「光復」兩項歷史事件的相關文學作品,進行系統而完整的分類彙編,並編輯作品背景相關文獻目錄。另再就兩項作品彙編成果,進行文獻分佈分析、內容比較研究。從而提供具有重大關鍵意義的臺灣文學史料,深化對臺灣歷史及文學的瞭解,有助於接續被中斷的歷史文化傳承,重塑民族的集體記憶,整合臺灣社會的國民共識。 【關鍵詞】割讓 光復 文學文獻 「割讓」文學 「光復」文學 |
吳福助 |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 2004-08-01~2005-07-31 | 新台幣763,400元 |